《人民法院报》:鄞州:未成年人受温情保护

发布日期:2011-12-21 访问次数: 字号:[ ]




王凯宏到一所中学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审判涉少案件的法官,应该用温情拯救迷途的孩子,帮他们走出困境,重新出发,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一句话道出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审判法官的共同心声。 

 

  拯救:

  重视每一位未成年犯的权利

  “小刘,你还年轻,以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要吸取这次教训。人难免会做错事,只要知错能改就好了,你们也不必为此自暴自弃,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当因参与打架犯下故意伤害罪的16岁男孩小刘再次见到鄞州区法院法官王凯宏时,他又一次流下了悔恨和感动的泪水。

  200910月的一天,小刘听说朋友的表姐被欺负,为了哥们义气,他参与了打架。小刘虽然没有动手,但因为两同伙造成对方一人重伤、两人轻伤的严重后果,所以三人均构成故意伤害罪。

  “看了案卷后,我心里十分沉重,像小刘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必须竭力铲除围绕在他们周围的犯罪土壤,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王凯宏说。

  考虑到小刘犯罪时不满18周岁,且在庭审中表示会悔过自新,对被害人作出了经济赔偿,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最终判处小刘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零六个月。

  为了帮助小刘尽快走出人生的低谷,王凯宏一次次走访小刘所在学校的领导、老师、小刘父母所在的企业以及他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在详细了解了小刘的有关情况后,结合案情和小刘具体情况拟订了帮教方案。

  “对这些孩子不能一判了之,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王凯宏在判决之前已经和学校以及他们居住地街道做好了沟通工作,很快为小刘办好了重读手续,学校专门为小刘落实了熟悉学生情况的监管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各一名,她还联系了小刘的父母以及小刘父母所在的企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在王凯宏多年的审判工作中,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也只是鄞州区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构建未成年人维权网络新机制,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通、富有爱心的少年审判法官队伍,鄞州区法院挑选了一名责任心强、审判经验丰富、善于做教育工作的女法官担任合议庭的审判长,组建了合议庭,并从鄞州区妇联、教委聘请了一批特邀人民陪审员,从中挑选了两名政治、业务素质高,熟悉青少年身心特点,热心于挽救失足青少年工作的人民陪审员长期协助青少年审判工作。

  “对每一位未成年犯的权利,我们都非常重视。鄞州区法院刑庭庭长朱静飞介绍说,近年来,我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我们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今年110月,在被判处刑罚的137名未成年犯中,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89.1%。一直以来,我院都推行圆桌审判,以缓和庭审气氛,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并确保每一个未成年被告人都有律师为其辩护。今年110月,共指定援助律师80人次。

  同时,鄞州区法院还关注对外来未成年人的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80%以上,他们中大多数是初犯,但流动性大、监管不易等特点使得对他们适用非监禁刑成为难题。为此,鄞州区法院审前对外来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再犯风险性评估,通过各种调查方法收集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后的相关信息,为是否适用缓刑提供依据。

  帮教:

  创造每一次重生的机会

  “谢谢王法官,我没有想到我还可以重新回到学校,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来之不易了。当王凯宏陪着小宇来到鄞州区某民办学校的课堂时,这位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几年前,年仅15岁的小宇在老家尚未完成初一的学业就随父母来到宁波,无法在本地就学的小宇在200712月涉嫌和他人一起抢劫出租车司机,被检察院以抢劫罪诉至鄞州区法院。

  开庭时,小宇表示认罪,并希望法官给自己重新做人的机会。王凯宏综合考虑本案的案情,认为小宇年纪尚小,有很大的教育改造和挽救的可能,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对其判处缓刑,落实好帮教工作且尽力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

  然而,为小宇找一所学校并非易事。鄞州区法院的副院长张盛世和刑庭庭长朱静飞对此事高度重视,亲自跑到很多中学为小宇联系学校。跑了好几天,终于与一所位于鄞州区的民办学校达成协议,该校校长表示愿意接收小宇入读,并在其就读期间做好帮教工作。

  对于鄞州区法院审理涉少案件的法官们而言,每办完一件案子,心头就多了一个需要牵挂的孩子。

  “在审判时,我们宽严相济;在案件审结后,我们就会启动帮教机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新生机会,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朱静飞说。

  据朱静飞介绍,鄞州区法院有着完整的三重帮教机制

  第一重帮教机制针对的是青少年缓刑犯,主要依靠帮教基地帮教。目前,鄞州区法院已经建立了4个青少年缓刑犯帮教基地,其中企业帮教基地1个、社区帮教基地2个、学校帮教基地1个。设立这些帮教基地的目的,有的是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的是帮他们找到工作的机会,让社会以更加宽容的姿态接纳他们。

  第二重帮教机制针对的是服刑少年犯,采用定期回访帮教。审理涉少案件的法官们以结对帮教、乡情教育、信函联系等形式,勉励他们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法官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省少管所进行回访和帮教,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第三重帮教机制针对的是已经刑满释放的少年犯。法官们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鄞州区法院通过与劳动、教育、街道等部门协商,优先解决在改造中表现突出的刑释少年的就业、就学问题,以此鼓励服刑少年犯努力改造。

  “我希望法官也能担任心灵工程师的角色,这些孩子不该在悔恨的心情中度过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并以实际行动为他们创造重获新生的机会。张盛世说。

  预防:

  重视每一次普法教育

  今年4月,鄞州区法院在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戴某涉嫌诈骗、盗窃一案,该校1500余名师生参加了庭审旁听,这已经是鄞州区法院连续第八年通过在学校公开开庭的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几年来,鄞州区法院刑事审判庭的足迹遍布了鄞州区许多中学,活生生的案例审判教学成了最有效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手段。

  今年7月,鄞州区法院刑庭法官来到鄞州区汪董社区,利用学生放暑假的契机开展校园未成年人犯罪分析与防范专题讲座。王凯宏从在校学生最易遭遇的克米问题及其他校园案件出发,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今年10月,鄞州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宁波华泰小学及联丰学校的学生来到法院进行了旁听。庭审中,法官耐心地分析了案情,语重心长地对被告人进行了教育。同时,也给旁听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法制教育课。

  “保护未成年人,从根本上要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将未成年人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他们误入歧途。朱静飞说,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学校就是最好的普法教育阵地,我院刑庭少年合议庭先后有4名法官分别担任了辖区4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法制课,宣传基本的法律知识。

  此外,鄞州区法院还专门开设未成年人维权服务热线。为了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及其他切实帮助,法官选择了热线电话这一利于交流的便捷方式。

  热线开通后就铃声不断,有的少年犯父母来电询问如何帮教,有的学生家长来电与办案法官研究正确的教育方式,有的青少年来电倾诉心中的烦恼。办案法官对每个电话都耐心认真地倾听,再运用法律知识以及办案经验来回答他们,驱散他们心头的乌云,像知心朋友一样亲切自然,既解决了问题又宣传了法制,深得家长及青少年的欢迎。

 

第1页  共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