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司法》:一朵绚丽绽放的法院文化建设之花
|
||||
|
||||
宁波市鄞州区原名鄞县,自公元前222年秦置鄞县以来,这片土地铸就了山水毓秀、人文荟萃的深厚底蕴,蝶状的版图和梁祝化蝶的传说融合成她色彩斑斓的形象和鲜明独特的标志,代表中国南方文明的河姆渡文化中,就有鄞州的名字。鄞州汇合中西文化的胸襟,融糅儒佛哲理的气魄,形成了独特绚丽的文化景观,以“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盛称于世。庆历五先生的讲学授徒,开千年学风。淳熙四先生立派传道,领时代风骚。王应鳞的《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影响中国700余年,其功昭然天下。鄞州在历史上产生了近1200名进士,是全国进士最多的县区,其中南宋名臣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一家祖孙三代相继为相,史氏家庭一门竟有72名进士,被誉为“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近代以来,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鄞州的文化形成兼容并蓄的特点。包含万象,另开新天的文化交流让鄞州文化生生不息。 作为全国的海运中枢,鄞州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产业,也因此有了独特的经济意识。“鄞人素通番”便是鄞州人形象的写照。近代以来,鄞州人足迹遍及全国,远涉重洋,遂成为全国第一商帮——宁波帮的核心区域和基本力量,在中国经济史上创造了难以计数的奇迹。如今,鄞州又以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0位、地方财政收入、科技综合实力均位全省第一傲居东海之滨。实现了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的两大跨越。 在这个文化博大深厚的地方,鄞州区人民法院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在法院文化建设上做文章。 3年以来,鄞州法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被浙江省纪委等八家单位评定为“廉政文化进机关教育基地”,被省高院荣立集体二等功,数次被最高院评为实用法学研究先进单位。 法院文化与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塑造法官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相得益彰、齐头并进?近日,记者怀着崇敬和探究的心情,采访了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院长张光宏。
痛定思痛——走上文化新路 走进鄞州法院,首先被该院深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法院外庭左右两侧分别是“法文化公园”与“和文化公园”,法院正门幕墙镶嵌“三个至上”的工作宗旨,主楼正厅镶嵌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东西两壁分别布置为“法辉东方”和“法遍环宇”为创意的代表东西审判文化的浮雕。东西走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设计“说文解字话法治”和“图说世界审判史”为主题的法制长廊,对审判大厅公共空间以“以法说法”为主题进行渲染。在三楼中厅制作“法言篆印”文化墙,四楼两侧法官通道分别布置了代表全国法官楷模的十位法官和展现本院法官风采的41名高级法官。 鄞州法院如何走上文化建院、文化兴院、文化强院的路子?张光宏院长告诉记者,当年走这条路颇有些痛定思痛、知耻后勇的味道。2006年底,我院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党组在认真讨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奋斗目标。经过全院动员、上下发动,全体干警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到2007年底,我院的整体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各项工作都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正当我们准备喜庆丰收成果、申报全省优秀法院的时候,却被上级法院告知,因为我院2002年执行庭一位副庭长经济犯罪被判刑未满五年,不具备评先资格。院党组经过认真反思,充分认识到加强队伍建设是保障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要争先创优,提升法院整体工作水平,必须在法院文化建设上做文章,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怕爬起来。鄞州法院把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在了廉政文化方面,以廉政文化提高干警的拒腐防变能力、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2008年10月,该院与市中级法院合作,建成了“宁波市两级法院廉政教育基地”,最高法院原纪检组组长李玉成亲临基地揭牌。同年11月,全国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在该院召开,最高法院纪检组组长张建南对该院廉政文化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廉政教育基地分为廉政文化成果展示厅、党风廉政建设荣誉陈列馆、廉政文化展示廊、正反典型展示室、“清风阁”书屋、党团园地和院史陈列室、廉政影片放映室等七大部分,以图文、影音等为载体,融教育、警示、休闲功能于一体,营造了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该院制作的《干警廉政手册》和廉政建设电教片受到了省高院的充分肯定,省高院还将该手册和电教片推广到全省各级法院,作为促进干警廉洁自律和公正司法的重要载体。2009年,不但该院被浙江省纪委评为“廉政文化进机关教育基地”,以姜山法庭为试点的“廉政文化进法庭”也已成为全省法庭廉政文化建设的典型。 张光宏院长告诉记者,在建好廉政教育基地的同时,我们还深挖内涵,浓化廉政文化建设氛围,丰富载体,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多样性。大力倡导“读书修德,以德律已”,将收集到的清风故事、廉政史语、思想漫谈、廉政警言等,每月编发专辑在法院内网刊登,组织干警学习思考。同时在院机关和人民法庭办公区制作警示标语及励志名言,印制廉政文化镜匾100余块,在每个干警办公桌上制作廉政内容的三角牌,使廉政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成为干警的“座佑铭”。
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品牌 张光宏院长告诉记者,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院文化建设要从根本上突出“审判文化”的内涵,审判文化必须借助于法庭建筑和法院环境这一载体来表现。为此,鄞州法院持续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重特色”的思路对全院物质文化设施全面整合、升级,将信仰法制、恪守法则、弘扬法理、践行法治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装饰和法庭布局中。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鄞州法院的文化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全国文化建设现场会在宁波召开期间,王胜俊院长到鄞州法院视察,对鄞州法院的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法院建设的物态文化只是审判文化的表象形态,法官的行为文化才是审判文化的动态体现。审判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关怀,必须通过法官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为打造良好的审判文化软环境,鄞州法院以“礼仪促规范、规范保公正”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加强干警职业形象建设。一是完善便民诉讼体系。该院于2009年7月将立案大厅改造升级为全省首家综合性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案件查询、诉讼材料转递、法官约见等14个开放式服务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快捷、全面的服务。二是规范司法礼仪。该院专门邀请上级法院优秀法官和高校礼仪专家,来院开设诉讼服务礼仪讲座,从法官职业形象、开庭审理、执行工作、业外活动等环节入手,敦促广大干警养成规范得体的着装礼仪、庄严中立的庭审礼仪、廉洁严谨的社交礼仪和文明热忱的服务礼仪。 除了“廉政文化”、“审判文化”外,鄞州法院把“和谐文化”作为另一文化品牌来抓。张光宏说:“和文化是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区别其他文化的最本质的标志。和文化符合我国法律的价值追求,符合我国法律文化的传统理念,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客观需求,符合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法院的和文化建设,要以促进和谐、维护和谐为根本目标和终极价值。”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凸显期,诉讼成了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这使得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就该院来说,全院人均年结案120件,一线办案人员人均年结案在250件以上,其中最多的达到400多件。只有构建和谐的诉讼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鄞州法院的和谐文化建设,一是通过硬件建设创建和谐文化氛围。该院在法院外庭的“和文化公园”中把“和为贵”、“换位思”等倡导和谐的名言佳句刻成石铭,把十大法制事件、十大有影响的典型案件制成挂牌供当事人与老百姓观瞻,引导公民崇尚和追求和谐。二是把和谐文化建设与调解工作有机结合。近几年,该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沟通调解矛盾,诉讼调解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谨该院还与区司法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使很大一部分民事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得以解决。三是积极推进和谐机关建设。通过抓班子建设,以班子团结促进机关和谐;抓制度建设,保证机关管理规范有序;抓激励关怀,促进机关干警内心和谐等措施,形成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比学赶帮、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措并举——发挥文化作用 如何让文化建设与审判工作互相促进,科学发展?张光宏告诉记者,该院通过五项举措,来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一是内化于心,提升法院文化的引导功能。文化,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该院始终坚持把法院文化引导和精神倡导放在首要位置,凝练出“公正、务实、创新、清廉、团结”的鄞州法院精神,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全体干警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举行形式多样的“微型党课”比赛和警示教育活动,强化法官党性修养。全面开展“争创一流法院”活动,充分激发队伍的争先创优潜能。大力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法官论坛”和“专家讲座”。“法官论坛”由法院干警轮流主讲,目前已举办20期,还邀请了10余名知名法学教授和上级法院资深法官进行“专家讲座”。通过法院文化建设,法院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法官的政治素质和司法能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鄞州法院先后被授予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单位,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法院,两次被区委评为优秀班子。 二是外化于行,发挥法院文化的凝聚功能。该院依托2005年建成的审判综合大楼,配置了图书馆、党团园地、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棋牌室等文体设施,成立羽毛球队、篮球队、书画小组等兴趣团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展示法官才艺,发挥法官特长,不断提升法官的人文魅力。2008年该院出版了法官个人专著《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研究》,今年,《司法公信力的理论与实务》及全院优秀调研成果汇编也正在编辑出版之中。由该院法官创作的书法作品入选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廉政文化作品集粹》,创作的诗歌散文集《诗与理》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院每年编撰法院年鉴,每季度编印宣传刊物《鄞州法苑》,各基层法庭也创办了《法庭杂烩》、《明湖法雨》、《大嵩法苑》等刊物,还和鄞州电视台合办法制宣传栏目,及时报道法院工作动态,传播法院文化。 三是固化于制,增强法院文化的约束功能。法院制度文化是约束法官行为的规范性文化,是法院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保证。该院注重制度文化在推进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方面的作用,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规范性文化,以一整套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营造井然有序的工作氛围。2009年,该院编撰了《鄞州法院规范管理制度汇编》,对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删改、补充和完善,用制度管院、管人、管案。严格组织人事管理,制定了《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法官业绩考评办法》、《书记员(速录员)考评办法》等涵盖所有人员的考核细则,严格分类考核,并将结果与评优、奖惩及晋升紧密挂钩。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创造性引入量化考核机制,每三年进行一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严格按照考试、民主测评、民主推荐量化选拔干部。 四是活化于形,加强法院文化的激励功能。今年3月18日,该院举行隆重的法官授职典礼,38名法官在社会公众的见证下接受授职并面向国徽庄严宣誓,这一活动凝聚和升华了法官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了全体干警恪守职业道德、捍卫司法公正的信心和决心。另外,该院还大力实施调研精品工程,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以“法官与学者对话”这一新形式搭建基层法官与专家学者直接对话的平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举办了两届“法官与学者对话”专题研讨会,与《中国审判》联合举办了“金融危机下企业解困之司法对策理论研讨会”,着力提升法官的思考能力和理论素养。2008年以来,该院共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26篇,在近两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和优秀奖各一个,在去年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该院被授予组织工作先进奖。 五是承载于物,提高法院文化的感召功能。该院与中院合办的廉政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级法院、政府及学校等单位的100批次共1500余人参观、学习、指导,“廉政教育基地”已经成为该院一张响亮的名片,大大提高了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该院的形象。 任重道远——实现文化辉煌 作为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鄞州法院的文化建设已经走了全国法院的先列。常言道,争先容易保先难,鄞州法院如何才能在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求得新的跨越,实现文化辉煌? 张光宏告诉记者:“回顾几年来我院文化建设的创建历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和反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法院文化建设与法院整体工作的有机结合。” 一是努力实现法院文化建设与“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法院文化建设要求法官队伍具有共同的法律信仰,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引导法官建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司法价值观,将司法为民以文化的形式体现在司法活动中,在审判实践中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使法院文化建设物化为爱民、为民的实事。 二是努力实现法院文化建设与审执工作的有机结合。法院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服务于执法办案的第一要务,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审判执行工作也需要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持,才能实现科学发展。以法院文化建设引导审判执工作的科学发展,以审执工作保障法院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才能实现文化建设与审执工作的良性互动。 三是努力实现法院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法院的有机结合法官既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法官整体素质和法院文化品位,以法院文化建设为法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一大批专家型、复合型的法官,实现法院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张光宏院长为我们展开了一道新的文化蓝图。正是鄞州人的创造激情和追求精神融就了鄞州悠远浑厚、历久弥新的人文传统,也是正鄞州法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的中发展的精神造就了鄞州法院今日的辉煌。我们期待着鄞州,这只彩蝶惊艳中国,我们更期待着鄞州法院,在文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