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专版:宁波鄞州法院:编织未成年人保护的温情之网
|
||||
|
||||
“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都应该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他们中间的一小部分,偶然间失却了阳光的温度,误入了阴暗的角落。作为审判未成年人的法官,如何编织一张温情之网,拯救迷途孩子的心灵,帮他们走出困境,重新出发,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使命。”这是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每一位未成年人犯罪审判法官的共同心声。 这些普通的法官们,以治病救人之心,坚守正义之情,捍卫每一位未成年犯的权利,创造每一个让迷途少年重获新生的机会,重视每一次普法教育带来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充满温情的未成年人审判之路。
拯救: 重视每一位未成年犯的权利 2011年9月9日,中秋节放假前最后一天,刑庭法官俞露烟带着月饼和零食、书本来到了鄞州看守所,看望她一直挂念的小飞。 两人在办公室的小板凳上,面对面坐了下来。 “你在这里还好吗?中秋节快到了,你父母不能过来,我过来看看你。”俞露烟刚开口,小飞的眼圈就红了,双手拼命地擦着掉下来的眼泪。 “你在这里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减刑,早点出来见你的爸爸妈妈。他们那么爱你,你一定要争气,别再让他们失望。” 与小飞结识源于俞露烟审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2010年上半年,为了给身患癌症的父亲治病,尚未成年的小飞竟然实施了抢劫。俞露烟清晰地记得:庭审中,辩护席上的父亲泣不成声,直言是自己的疾病拖累了原本懂事的儿子; 法官席上,两位陪审员也忍不住偷偷抹泪。 在俞露烟多年的审判工作中,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这也是鄞州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构建未成年人维权网络新机制,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通、富有爱心的少年法官审判队伍,鄞州法院挑选了一名责任心强、审判经验丰富、善做教育工作的女法官担任合议庭的审判长,组建了合议庭,并从鄞州区妇联、教委聘请了一批特邀陪审员,从中挑选了两名政治、业务素质高,熟悉青少年身心特点,热心于挽救失足青少年工作的陪审员长期协助青少年审判工作。 “对每一位未成年犯的权利,我们都非常重视。”鄞州法院刑庭庭长朱静飞介绍,“近年来,我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我们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011年,在被判处刑罚的188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及免于刑事处罚的有168人,约占总人数的89.4%。一直以来,我院都推行圆桌审判,以缓和庭审气氛,减轻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并确保每一个未成年被告人都有律师为其辩护,2011年共指定援助律师124人次。” 同时,鄞州法院还关注对外来未成年人的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80%以上,他们中大多数是初犯,但流动性大、监管不易等特点使得对他们适用非监禁刑成为难题。为此,鄞州法院审前对外来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再犯风险性评估,通过各种调查方法收集被告人犯罪前后的相关信息,为是否适用缓刑提供依据。
帮教: 创造每一次重生的机会 “谢谢王法官,我没有想到还可以重新回到学校的,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太来之不易了。”当法官王凯宏陪着小宇来到鄞州区某民办学校的课堂时,这位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几年前,年仅15岁的小宇在老家尚未完成初一学业就随父母来到宁波,无法在本地入学的小宇在2007年12月涉嫌和他人一起抢劫出租车司机,被检察院以涉嫌抢劫罪诉至鄞州法院。 开庭时,小宇表示认罪,并希望法官给自己重新做人的机会。王凯宏综合考虑案情后,认为小宇年纪尚小,有很大的教育改造和挽救的可能,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对其判处缓刑,落实好帮教工作且尽力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 然而,为小宇找一所学校并非易事。鄞州法院副院长张盛世和刑庭庭长朱静飞对此事高度重视,亲自跑到很多中学为小宇联系学校。跑了好几天,法官终于与鄞州区一所民办学校达成协议,该校校长表示愿意接受小宇入读,并在其就读期间做好帮教工作。 对于鄞州法院少年审判庭的法官们而言,每办完一件案子,心头就多了一个需要牵挂的孩子。 “在审判时,我们宽严并济;在案件审结后,我们就会启动帮教机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新生机会,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朱静飞说。 据朱静飞介绍,鄞州法院有着完整的“三重帮教机制”。 第一重帮教机制针对的是青少年缓刑犯,主要依靠帮教基地帮教。目前鄞州法院已经建立了4个青少年缓刑犯帮教基地,其中企业帮教基地1个、社区帮教基地2个、学校帮教基地1个。设立这些帮教基地的目的,有的是让他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有的是帮他们找到工作的机会,让社会以更加宽容的姿态接纳他们。 第二重帮教机制针对的是服刑少年犯,采用定期回访帮教。未成年人审判庭的法官们以结对帮教、乡情教育、信函联系等形式,勉励他们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法官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省少管所进行回访和帮教,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第三重帮教机制针对的是对于已经刑满释放的少年犯。法官们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鄞州法院通过与劳动、教育、街道等部门协商,优先解决在改造中表现突出的刑释少年的就业、就学问题,以此鼓励服刑少年犯努力改造。 “我希望法官也能担任心灵工程师的角色,这些孩子不该在悔恨的心情中度过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并以实际行动为他们创造重获新生的机会。”张盛世说。 预防: 重视每一次普法教育 2011年4月,鄞州法院在鄞州实验中学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戴某涉嫌诈骗、盗窃一案,该校1500余名师生参加了旁听,这已经是鄞州法院连续第8年通过在学校公开开庭的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几年来,鄞州法院刑事审判法官的足迹遍布了鄞州区许多中学,活生生的案例审判教学成了最有效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手段。 2011年7月,鄞州法院刑庭法官来到鄞州区汪董社区,利用学生放暑假的契机开展“校园未成年人犯罪分析与防范”专题讲座。王凯宏从在校学生最易遭遇的“以大欺小”问题及其他校园案件出发,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2011年10月,鄞州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宁波华泰小学及联丰学校的学生来到法院进行了旁听。庭审中,法官耐心地分析了案情,语重心长地对被告人进行了教育,同时也给旁听的学生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法制教育课。 “保护未成年人,从根本上要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将未成年人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他们误入歧途。”朱静飞说,“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学校就是最好的普法教育阵地,我院刑庭少年合议庭先后有4名法官分别担任了辖区4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法制课,宣传基本的法律知识。” 此外,鄞州法院还专门开设未成年人维权服务热线。为了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及其他帮助,法官选择了热线电话这一利于交流的便捷方式。 热线开通后就铃声不断,有的少年犯父母来电询问如何帮教,有的学生家长来电与办案法官研究正确的教育方式,有的青少年来电倾诉心中的烦恼。办案法官对每个电话都耐心认真地倾听,再运用法律知识以及办案经验来回答,驱散他们心头的乌云,像知心朋友一样亲切自然,既解决了问题又宣传了法制,深得家长及青少年的欢迎。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