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治在线:鄞州法院推出“小巷法官”载体,打造“无诉社区”建设

发布日期:2012-01-19 访问次数: 字号:[ ]


 “居家戒争讼,处世戒多言”。追求无诉,是中国古代民众的普遍心理,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贯理念。但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把诉讼当成解决矛盾纠纷最有效、最彻底的办法,致使大量矛盾纠纷涌向法院。

  如何用更有效的手段促进社会矛盾化解,是鄞州法院近年来的基层工作重点。该院从基层防控抓起,从“大调解”格局入手,注重在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提出了打造“无诉社区”的工作构想:即将人民法院的司法主导作用与基层社区的群众自治作用相结合,将依法表达诉求与矛盾自我修复相结合,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讼之前,形成“有纠纷无诉讼”的稳定新格局。2011年中起,该院结合本院团委的志愿者载体,结合法官职业特长、本院干警尤其是青年干警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社区居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联系实际创设了“小巷法官”这一崭新的活动载体。经过半年的实践,该活动日趋成熟。具体做法是:

  一、 牵手社区做好试点工作。 “小巷法官”主要是为更好贯彻区委区政府“平安鄞州”建设,结合该院文化建设,选取几名业务精通、贴近群众的不同年龄段法官,利用8小时外的时间,让法官们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为生活在周边的邻里、社区居民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引导诉讼服务、开展普法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居民法律意识,保障居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经过综合考虑,该院将试点选在中河街道的彩虹社区,原因其一是因为该社区居民入住率高、社区布局集中,较易开展活动,且社区相关领导非常重视法制宣传工作;其二是该院有四名法官居住在该社区,既有热心公益、年富力盛的办案骨干法官,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纠纷诉求。今年6月,首批4名“小巷法官”正式上岗亮相,一经推出,即受群众好评。群众说,法官们用最为朴实的案例、最为通俗的语言、最为真切的感情,让大家熟悉法律、了解法律,履行法律人肩负正义、化解矛盾的神圣使命,给社区以更真、更善、更和谐的感情。

  二、针对基层社区实际情况开展“三式”活动。“一式”: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小巷法官从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讲座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案说法。主要讲解的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婚姻法》、《民法通则》、《民诉法》、《合同法》等相关问题。在讲座结束还留足时间对在座人员提出的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整场讲座细致透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在座的人员更加懂得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二式”:开展广场集中咨询。利用彩虹社区内人气最为集中的社区健身广场,“小巷法官”们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印制普法宣传单、普法展板、法律服务联系卡等普法材料散发给社区群众,同时现场解答社区群众的法律问题。“三式”:开展“坐堂”法律咨询服务。为更好满足彩虹社区居民的法律咨询需求,不使活动流于运动化和形式化,通过联合社区居委会,建立彩虹社区小巷法官“法律咨询屋”,社区居民可以就自己关心的法律问题在小巷法官工作室,在固定的开放时间想坐堂的小巷法官咨询法律问题,“坐堂”法律咨询服务开通以来,已接受近百人次咨询,深受社区居民好评。另外,该院还公布了二十四小时开机的手机号码、QQ号、微博地址,作为“坐堂”法律咨询的延伸。

  三、司法为民深化个性服务。在“三式”活动基础上,该院进一步创新手段、丰富载体,为居民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服务套餐,以切实满足社区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需求。如对待正在发生的纠纷,注重跟踪回访、介入调解,切实化解。居民王阿姨父亲于八年前过世,她的母亲将房子在四年前过户给了王阿姨的女儿。今年上半年,她母亲也过世了,王阿姨的另外三个兄弟姐妹认为母亲的行为侵害了父亲的共同所有权,这套房子应当遗产继承。王阿姨询问后,小巷法官先是释明法律关系,王阿姨的母亲擅自过户房屋,确实侵害了共同所有权,应当撤销。考虑到王阿姨的兄弟姐妹正准备向法院起诉,而案件双方是亲属关系,起诉势必影响亲情维系,小巷法官取得对方的手机号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劝双方和解。为此案件,曾三次回访,其中一次还上门化解矛盾。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向,事情圆满解决。而对待一些无法通过法律解决的纠纷,则为当事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记得开展活动中有个年已八旬的老同志向法官咨询,十年前被楼上邻居晒棉被的硬物砸伤,现在感到头晕脑胀,行动不便。他询问如何维权。小巷法官并没有机械的回答老同志的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因果联系、法律时效、邻里和睦等角度的辩证回答,最后说服老同志通过社区调解这一便民高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这样的解答不但使老同志了解到遇到的法律问题的症结,也给他指出一条方便简捷、也最小程度影响邻里和睦关系的解决之道。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类似的个性化活动也还有很多。为社区居民解答日常生活相关问题的咨询解答,不仅解除了群众心中的法律疑惑,更为化解邻里矛盾、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据统计“小巷法官”活动自启动以来已坚持开展集中法律咨询活动4次,接受法律咨询150人次,解答法律问题178个,定时接受咨询16次,接待社区群众49人次,解答法律问题118个,开展讲座活动一次,开展有奖知识问答一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利用“小巷法官”模式创建“无诉社区”是鄞州法院在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实践中的一项全新探索,彰显了为人民司法的社会管理新理念,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和“社会自治”、推进“平安建设”的新要求,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该院计划由点到面,以彩虹社区为辐射中心逐渐推行,努力在整个辖区打造纠纷解决于社区的“和谐”、“无诉”环境。

第1页  共1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