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专版:鄞州:扮好企业转型升级的法院角色
|
||||
|
||||
![]()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卓越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以民营企业为重要经济力量,吸引着世人的目光。2011年鄞州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945.4亿元,财政收入213.63亿元,在浙江省继续名列前茅。 2011年,鄞州区提出了打造“质量新鄞州”的全新理念,鼓励民营企业完成从“鄞州制造”到“鄞州创造”的全新蜕变。作为鄞州区经济发展的守护者,鄞州区人民法院将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作为能动司法的重要任务,为“质量新鄞州”蓝图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专项措施 助企业起死回生 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难免伴随着偶尔失败的阵痛。在鄞州区繁荣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压力。 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以温州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主跑路”事件波及整个浙江,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鄞州区不少企业也出现了资金断裂、企业难以生存的困境。 宁波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曾经是鄞州区“五十强”企业。2011年底,当民营企业资金断裂的浪潮汹涌来袭时,这家优秀的民营企业也未能幸免。由于欠款众多,该公司频频被告上法庭。 这些债权人中,最大的债主是中国农业银行。在这一系列案件中,它是8起金融借款纠纷案的原告。根据农业银行的申请,鄞州法院依法查封了这家金属制品公司的设备和生产资料。该公司陷入了不能继续生产的境地。 随后,鄞州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该公司有完善的生产结构、成熟的品牌产品,出现资金难以周转问题,不是因为公司经营管理不善,而是在相对不景气的经济背景下,出现了临时性的融资困难。 “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作出判决,债权人的利益虽然得到了满足,但鄞州经济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一个优秀企业轰然倒塌、上百名员工突然失业,以及由此带来的百姓对民营经济的不信任,这将是一种恶性循环。”鄞州法院副院长张迪忠说。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风景。为了使该金属制品公司起死回生,鄞州法院多次召集各方债权人,为他们分析该金属制品公司的经营现状,希望债权人可以适当作出退让,使企业获得恢复生产的机会。 “如果你们急着催讨,这家公司因资不抵债走上破产清算道路,每一个债权人只能按比例清偿,无法得到100%清偿;如果你们延长还款期限,给这家公司一个复活的机会,那么等它重新步入正轨后,你们的欠款和利息就可能得到全额清偿。”张迪忠这样给债权人做思想工作。 在法院的努力下,农业银行同意解除对企业设备、生产资料的查封,让企业先行恢复生产,另外3名债权人也最终以和解方式撤诉。 鄞州法院的努力并不停止于此。“要使这家金属制品公司起死回生,我们必须帮它解决最根本的难题——资金来源。否则,即使债权人不再催讨,企业也不能长远发展。”张迪忠分析说。 为此,鄞州法院找到鄞州区金融办,希望其能出面帮助该公司解决融资难题。在区金融办的协调下,该公司重新获得银行授信,最终恢复了正常经营。 这个事例反映了鄞州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的普遍做法:分析企业继续发展的前景,对于产能落后的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程序使其自然淘汰,从而使社会资金流向更优质的项目;对于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为其排除发展障碍,尽量避免使用查封、扣押等手段,使其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等到资金充足时再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鄞州法院还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出台了《关于为保增促调推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等司法政策性文件,编写《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示35条》,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这一做法受到了鄞州区委书记和区长的批示肯定。 “民营企业的老板拿到这样的小册子,总是很开心。”负责将小册子送到各个企业的法官说,“他们觉得,从这些小册子看到了法院对民营经济的大力支持,即使出现了困难,他们也不再是孤军奋战。” 特色审判 促企业自主创新 随着从“鄞州制造”到“鄞州创造”的转变,鄞州区以专利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发展迅速,占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30%以上。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90多亿元,同比增长13%。从一定程度上说,鄞州区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鄞州法院的知识产权特色审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鄞州区的民营经济中,服装业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涌现了雅戈尔、杉杉等一大批驰名品牌。近年来,鄞州区注重吸引外资的经济发展特点又促使不少国外品牌入驻鄞州。其中,与法国著名服装品牌“大公鸡”合作的宁波乐卡克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代表。 2011年初,宁波乐卡克公司忽然被福建某鞋服公司以侵犯商标权为由告上法庭,鄞州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法庭上,原告称,宁波乐卡克公司在销售的鞋子上印有的“大公鸡”商标,与原告在1984年注册的“金鸡”商标雷同,侵犯了其商标权,要求宁波乐卡克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宁波乐卡克公司辩称,“大公鸡”最初是法国的一个知名品牌,诞生于19世纪,2004年,宁波乐卡克公司被授权进行生产。 承办法官何彬彬比较了“金鸡”和“大公鸡”的商标图案,觉得两个商标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你们各自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且均是经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如果原告对被告的注册商标有争议,应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撤销该商标。对此类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驳回起诉。”何彬彬向当事人进行耐心解释。 在法官努力下,原告终于同意撤回起诉。 2008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鄞州法院为审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第一审法院。该院也成为最早享有知识产权审判权的基层法院之一。 自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以来,法官们就树立了特色审判的理念。 所谓特色审判,就是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中,不但要注重对当地企业自主品牌的保护,还要注重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当地企业以非正当理由被起诉的案件,严格审查,以司法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当地企业侵犯其他企业知识产权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为其灌输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理念,并在案结事了后主动对企业进行走访,为其建立自主品牌提供法律层面的服务和支持。 调解,是鄞州法院知识产权特色审判的重要手段。法官善于借助知识产权案件中律师素质较好的优势,动用律师的力量参与调解,并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鄞州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调撤率分别为72.7%、71.4%和76.3%。2011年,该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被评为“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为企业完善机制 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除了有自有品牌之外,内部也应该有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然而,由于鄞州区的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细致化的规章制度在这些企业中并不流行,这导致民营企业经常陷入劳动争议纠纷之中。因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支付加班工资等原因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诉讼成本。 据统计,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鄞州法院共办结1627件劳动争议案件,其中用人单位败诉的为1502件,占全部案件的92.32%。这组并不乐观的数据,传达着鄞州区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涉诉困境。 鄞州某集团公司拥有响亮的驰名商标,所涉行业包括房产、卫生、家用电器等领域。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集团公司的法务部总是疲于处理各类劳动纠纷。2009年度,该集团所涉及的劳动争议案件高达118件。 “我们在审理这些案件后认为,一个企业在一年间有那么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他们的人事管理制度一定存在漏洞。”鄞州法院民四庭庭长王贵玉说,“所以我们就组织法官深入企业内部,与高层和员工展开交流,翻阅他们的用工合同和相关规章制度。果然,我们发现他们的很多制度都比较粗糙,而且也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 在此基础上,鄞州法院出台了专门针对该集团公司的劳动争议司法建议白皮书,深度剖析了该公司的用工管理缺陷,并将白皮书送到该集团。 为了使这份司法建议白皮书发挥最大的作用,法官通过跟踪回访等形式,实地考察该集团公司在人事管理上的不规范之处是否得到改善。 鄞州法院为这家集团公司“对症下药”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0年度,该集团公司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下降为30件,2011年度仅为1件。 为了将“主动把脉”的作用发挥到最大,2011年,鄞州法院出台了《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审查情况报告》,将个案适用的“良药”扩大适用到普遍的涉诉企业主体。 这份6300多字、图文并茂的白皮书发行了300份。白皮书分析了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并以具体的实例引导企业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还提出了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除上述白皮书之外,鄞州法院还有一本近几年来反复增印、流传极广的“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秘籍”——《劳动争议30例》。这本小册子通过30个浅显易懂却涵盖了劳动纠纷方方面面的典型案例,为民营企业老板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规范其人事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为“质量新鄞州”注入新活力 访谈对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院长 张光宏 法周刊:鄞州法院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是基于怎样的背景?主要是从哪些方面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的? 张光宏:2011年,鄞州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质量新鄞州”的理念,要求鄞州区的企业完成从“鄞州制造”到“鄞州创造”的转变。一字之差,对鄞州区的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应该有良好的资金周转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然而,鄞州区的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缺乏品牌意识,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加上企业规模不大,还时常因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我院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作为能动司法的核心任务。无论在审判工作之中,还是审判工作之外,我们都从三个方面来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帮助有发展潜力而临时资金周转不力的企业起死回生;促使企业形成自主品牌意识;帮助企业形成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 法周刊:法院的精力是有限的,鄞州法院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时,推行了哪些举措,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可以享受到这些服务? 张光宏:我们采取的是从“个案关注”到“普遍推广”的模式。 个案关注,是指当法院受理了与当地民营企业相关的案件时,不是简单判决,而是会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状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 普遍推广,是指通过典型案件的审理,我们会总结出当地民营企业存在的通病,并以法律知识小册子、白皮书等形式向更多的企业介绍,让大家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产生。 除了“书面传播”之外,我们还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传达这些经验。2011年4月,我院召开了“服装品牌侵权案诉讼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十几位鄞州服装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发布会。 法周刊:法院的这些做法是否能被企业认可,他们愿意接受法院的指导吗? 张光宏:对于法院的做法,鄞州区的民营企业都非常认可。因为在个案审理中,我们主动为其排忧解难,案件了结的同时,还为企业继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普遍推广”环节,我们采取的手段非常温和,以提醒、建议的方式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其查漏补缺。 上述做法,改变了法院在民营企业老板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很多老板一旦遇到法律上的难点问题,都会首先想到依法寻求司法服务。 此外,我们还定期邀请企业代表旁听典型案例,并召开形式多样的座谈会,让企业家与法官面对面交流。这些形式也受到了民营企业的普遍欢迎。 法周刊:基层法院普遍面临着案多人少的矛盾,在工作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服务企业,是否会进一步增加法院的压力? 张光宏:我认为,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为区域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不但是法院本身的职责与使命,还是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手段。 因为在转型升级中,企业的各项制度得到了完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其涉及的诉讼也将越来越少。有家大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从2009年的118件下降到2011年的1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未来的几年中,鄞州法院将继续扮演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守护者角色,为“质量新鄞州”注入更多的活力。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