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日报》:他们度过退休前最后的劳动节
|
||||
|
||||
“五一”,五个手指,握在一起,“五一”阐释着劳动创造幸福,双手创造生活。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把关注的视角投向即将告别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他们有公交公司钣金工、派出所协管员和法院的法官。 每天挨家挨户地走 今年50岁的陈岳芬是古林派出所一名暂住人口协管员。昨天,她拿着暂住人口登记本忙碌在藕池小区。她当协管员已有8个年头了。明年,她将光荣退休。 2005年,藕池辖区需配备两名暂住人口协管员,刚从服装厂辞职的陈岳芬参加了选拔,最后成为其中一员。 “藕池位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便利,店面林立,娱乐场所多,出租房屋比较集中,流动人口数量远超本地常住人口,治安情况比较复杂。”古林派出所民警说。 8年间,陈岳芬每天的工作是协助社区民警给暂住人口办暂住证。 “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挨家挨户地走,核查和更新暂住人口的基本信息,有犯罪记录的要归档,以方便管理。”陈岳芬说,由于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她几乎每天都随身带着登记本,碰到他们就现场登记。每天早上8时不到就得出门,晚饭后再出去转几圈,看能不能碰到白天不在家需要登记的人。 有人问她累不累,陈岳芬说:“有时也累,累了就歇一歇,继续走。” 时间久了,外来务工人员看到陈岳芬就像遇到了朋友一样,每次有新人入住总会主动提醒他们别忘了办暂住证。 “上班工作,从没有连着休息两天;退休后,要让自己充分放松一下。”陈岳芬说。 从“半路出家”到优秀法官 今年的“五一”节,鄞州法院法官张孙庆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六十大寿。 25年前的五月,张孙庆从当时的钟公庙乡政府调到鄞州法院。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张孙庆买来一大堆法律书籍学习,并很快总结出了一套特殊的学习方法:利用审阅法官主办案子的机会,把案子的审理过程从头到尾细细研究,并按照自己的办案思路进行重新推导。 作为法院下辖的法庭庭长,张孙庆的工作很忙,他总是把案卷带到家里慢慢看;对于自己亲自办理的案子,遇到有疑问的,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法官。事在人为,张孙庆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多次在司法系统获得荣誉,还被评为全县十佳政法干警。 1991年,张孙庆调任经济庭庭长,他对每一份待签发的法律文书都细细斟酌修改,而不是简单地一签了之,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带动了一批年轻审判员的成长。1990年代中期,鄞州法院经济审判庭被省高院记二等功一次。 老张退居二线来到法院执行局工作后,一些年轻法官经常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些怒气冲冲的案件当事人从他的办公室出来后,态度都会发生180度大转变?老张说,没有不讲道理的百姓,而是我们经常没有把道理讲透。只要对百姓坦诚相见,终会取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 榔头一敲敲了35年 一个方形的工作台,一把上下挥舞的榔头,随着一阵丁丁当当的敲击声,手中的零件慢慢地露出了复杂的外形。昨天,在市公交永盛公司修理车间,修理班班长、今年60岁的杨信源依然像往常一样“敲敲打打”,这是他进入公交公司后过的第35个劳动节。 手头的活闲了下来,老杨就会拿起一块布把榔头擦了又擦。老杨说,人老了就爱怀旧,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明年就要退休的老杨是舍不得离开手中的那把榔头。 自打老杨1978年从汽修职业学校毕业分配进入公交总公司任钣金工起,他的工作就没有离开过榔头。在旁人眼里,榔头在他的手里是那样的听话和灵活,在加工零件时,想敲成什么样就敲成什么样。 可是在老杨刚进厂的时候,榔头并不那么听话。由于进厂的时候已经24岁,错过了学手艺的黄金年龄,杨信源不得不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为使好手中的榔头,他悉心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一天敲敲打打下来,手及胳膊经常又红又肿,手指也常被砸破,甚至晚上睡觉时,也在疯狂地做着敲榔头的动作,好几次从床铺上翻下来。 就这样,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杨信源挥舞了35年的榔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调到永盛公司维修车间后,传授技艺又成了老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年,他已经带出了10多个徒弟,其中不少人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老杨多次被评为总公司先进工作者,前年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