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商报》:宁波首例“涉毒豆芽”案开审

发布日期:2014-01-23 访问次数: 字号:[ ]


 昨天,一对在鄞州潘火菜市场卖豆芽的夫妻,因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在鄞州法院受审。这是宁波首例“涉毒豆芽”案,摊主胡某和妻子纪某在豆芽生长过程中,添加了俗称“无根水”的6-苄基腺嘌呤。这种植物促生长剂的应用,在我国经历了从“允许”到“禁止”的转变。

  前段时间,各地也有很多豆芽摊主因为添加“无根水”而获刑。不过,在昨天的庭审中,摊主胡某坚称,自己一直遵照《浙江省无公害豆芽生产规程》的剂量限值添加“无根水”,并不知道国家已经禁止添加,而且这一生产规程直到今年7月才失效。

  由于控辩双方争议比较大,昨天法庭未当庭宣判。

  记者 胡珊 通讯员 尹璇 

  原本能用的添加剂不能用了

  胡某今年39岁,他和妻子都是安徽人。夫妻俩从2006年开始在宁波做豆芽生意,在鄞州潘火菜市场有一个摊位。2011年,纪某以自己的名义注册登记了一家“理美豆芽厂”,开始自产自销。

  两人确认在豆芽生长过程中添加了6-苄基腺嘌呤,“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后来得知大家都这么干的,也开始添加了。”妻子纪某解释说。

  6-苄基腺嘌呤,俗称“无根水”,是一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添加于植物生长培养基的细胞分裂素,包括葡萄、西瓜、苹果、水稻的生长都有应用。生产豆芽用了“无根水”后,豆芽会变得没有须根,茎秆更白壮,卖相好,产量也稍有提高。

  但在我国,“无根水”在豆芽生产上,经历了从“允许”到“禁止”的转变过程。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卫生部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首次将6-苄基腺嘌呤删除,明确规定不再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据鄞州检方指控,从2011年年底开始到案发,胡某夫妻俩一共有8个月左右,都生产和销售了添加“无根水”的豆芽,基本上每天400~500斤,每斤1元,销售金额为10万余元。

  所产豆芽曾通过无公害检测

  在昨天上午的庭审中,法官问胡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有没有异议,胡某说,“我是根据《浙江省无公害豆芽生产规程》的标准使用添加剂的,有没有毒我不知道,以政府检测的为准。”

  公诉人问胡某,“为什么在豆芽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

  胡某说,“因为豆芽从有土栽培到无土栽培过程中,失去了土壤中原有的微量元素,这是替代物。”

  “你作为一名豆芽生产商,你有没有义务知道国家明令禁止6-苄基腺嘌呤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胡某说,“有是有义务,但我不知道,我是农民。”

  “你对10万余元的销售金额有没有异议?”

  胡某说,“我自己算了一下,应该在8万元到9万元之间。”

  胡某一直辩称自己不知道“无根水”被禁止,跟他2010年在质监部门做过一份“无公害豆芽”检测有很大关系。据妻子纪某说,大概是2010年,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对食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担心自己的豆芽有问题。于是,胡某花了900元,到质量检测监督局做了一个无公害豆芽的检测,而他生产的豆芽是通过检测的。

  这份检测报告,夫妻俩已作为证据提交给了法庭。

  庭审中,夫妻俩还提到,他们的豆芽一直都在接受监管部门的抽检。

  “以前是质量检测监督局,后来是农林局,大概每2年都有一次。”胡某说,就在2011年11月1日,也就是国家明令禁止6-苄基腺嘌呤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前夕,鄞州区农林局还从他们的工厂里抽检了部分绿豆芽的产品,但到案发为止,也没有人告知他们那次检测的结果,到底存不存在违规添加的情况。

  “最后的一次是案发的前2天,当时农林局的人也说只是产品抽检,结果2天后,我们就被警方刑拘和取保,那时,我们才知道6-苄基腺嘌呤是国家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胡某在法庭上说。

  胡某强调,他一直遵照《浙江省无公害豆芽生产规程》来生产豆芽,规程里允许每公斤豆芽添加不超过0.01克的6-苄基腺嘌呤,这部省级条例直到今年7月才失效。“6-苄基腺嘌呤到底算不算有毒有害物质并无定论,我卖了这么多,没有人说吃了以后有问题。”

  控辩争议大,法院未当庭宣判

  公诉人认为,胡某夫妇作为一家食品生产销售商,他们应当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高度注意,监管部门承担的只是监管责任。6-苄基腺嘌呤成为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胡某夫妇有义务知道,难逃其责。两人所依据的《浙江省无公害豆芽生产规程》明显与新出台的国家相关规定相悖,应当以效力更高的国家法律为准。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部法律从中央到地方,贯彻实施有一定的时间差。

  对此,胡某的辩护律师称,既然地方行政机关贯彻法律需要时间差,那么在计算胡某夫妻的犯罪金额时,是不是也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差”,也不从2011年底起算,何况他们都是农民,了解以及理解国家新的法律规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由于双方争议比较大,昨天法庭未当庭宣判。

 

  ■相关链接

  超量摄入6-苄基腺嘌呤或致癌

  尽管在百度上查到,6-苄基腺嘌呤是低毒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植物园艺,但也有一种说法是,6-苄基腺嘌呤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同氮肥一样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形的作用。

  超量摄入激素类药品后,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比如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即使有些危害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但长久沉积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如何识别“问题豆芽”

  想识别问题豆芽,有3个方法:

  一是查看豆芽菜根。用化学制剂浸泡过的豆芽,根短、少须甚至根本无须。

  二是将豆芽杆折断,如果断面无水分冒出,则是自然培育的;如果有水分冒出,则很可能是使用化学制剂浸泡的。

  三是闻气味,如果豆芽有刺鼻的气味,则应该是经过化学处理的,千万不要购买。

  另外,买回豆芽后,最好多次进行泡洗,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残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